二、“现代性”哲学话语的悖论性
通过上帝的自然化和精神化而达成的现代性哲学,即“主体形而上学”,在哲学史上所具有的意义是双重的、充满悖论的。它既包含解放的承诺,同时又隐藏杀机;既具有解放人的生命,促进人的自由和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有戕杀人性、压制自由的潜在可能性。这种双重的、悖论性的品格使得整个现代性哲学话语呈现出十分矛盾而复杂的面貌。
毫无疑问,“现代性”哲学话语所建构的种种“主体形而上学”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充分自觉,以及对人的理性力量的充分自信,它表达了哲学家们对在此岸世界实现现世幸福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绪。如果把这种“主体形而上学”与“前现代”的“神本形而上学”进行比较,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在哲学史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如前所述,“前现代哲学”在总体上是以追求彼岸世界的“神圣形象”为根本特征的。它包括两个要点:一是它把寻求和设计一个神圣的实体作为主要的理论目标;二是它把这种神圣的实体放置于与现实世界隔绝的彼岸世界,认为此岸世界的根据和奥秘在于彼岸世界。对于这种前现代的哲学形态,人们有过多种多样的概括,有人把它概括为“神本学”,有人把它称为“神学”,还有人称之为“准宗教”的哲学。所有这些概括在根本上都是说,这是一种“神圣化的哲学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