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而易见,这篇小说从主题思想到人物形象,从悲喜剧特征到审美功能,都是在喜剧性色彩渲染之后所强调的悲剧的美感。
鲁迅在他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喜剧色彩的悲剧形象,他以喜剧形式展示出人物的精神麻木、愚昧无知、封建迷信,因而自戕自害的悲剧命运。可以说鲁迅笔下的这些人物完全可以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塑造的形象相媲美,尤其是对骆宾基这样的青年作家来说,他更具有强大的榜样力量和启发功能,因此,在骆宾基的袁大德形象系列中,自然要出现阿Q、祥林嫂的投影。
鲁迅以含怒的辛辣讽刺嘲笑了那些“不争”的人物,骆宾基则在麻木者的喜剧形象上透露出作者喜中有怒的思想感情。阿Q被糊里糊涂地抓进衙门,主审官问起他打劫犯在何处,他竟然还在为打劫赵家那伙人没叫他同去而愤愤不平;被判了死刑,人家让他用画圈代替画花押,他不但没想到会被杀头,反而还为圆圈没有画圆而懊恼。袁大德抢了人家的钱以后,还在路人面前抢白说:“我已经给他四百元。”“我若是一钱不给他,不是一样吗?”当他被抓进县政府,丝毫没想到会有死罪。